近日,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聯合《華夏時報》發佈“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該榜單是繼2018年後的第二次發佈。
該報告選取全國25個主要城市,分別從政治、金融、貿易、科技、文化、教育、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十個維度進行比較。
在每個維度上,報告將25個城市分為四檔:
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重要中心城市
國家潛在中心城市
非國家中心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報告中的“國家中心城市”並非發改委、住建部官方文件中批覆的那個“國家中心城市”,這裏僅作為學術概念來研究。
換句話説,本文使用的“國家中心城市”表述,更像是個形容詞,而非官方文件中的特定名詞。
先説結論:
第一檔有且只有一個城市,國家綜合中心是北京。
第二檔有三個城市,國家重要綜合中心是上海、廣州、深圳。
第三檔有8個城市,潛在國家重要中心是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
在國家金融中心城市指數評估中,國家金融中心是上海;國家重要金融中心為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南京、杭州;國家潛在重要金融中心是成都、武漢、西安、寧波、重慶、大連、青島、濟南、鄭州、蘇州、廈門、瀋陽。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專項評估中,涉及山東兩個城市,其中濟南上升5個名次,青島下降一個名次,但仍排在濟南之前。
在國家貿易中心城市指數評估中,上海為國家貿易中心;北京和深圳為國家重要貿易中心;天津、廣州、杭州、大連、鄭州、廈門、濟南、重慶、南京、成都、武漢、青島、長沙、瀋陽、蘇州、哈爾濱、西安17個城市為國家潛在重要貿易中心。
相比於2018年的國家貿易中心指數以及分類層級來説,濟南上升7個名次,排在全國第10,這是一個突飛猛進的成績。
在國家科技中心城市和國家教育中心城市指數的評估排名中,濟南和青島沒有進入排名。
在國家文化中心城市指數的評估排名中,北京位居首位。國家重要文化中心城市是上海、西安、廣州、杭州、南京和鄭州。國家潛在重要文化中心城市是重慶、深圳、武漢、濟南、蘇州、成都和長沙,但濟南在這個排名中位次有所下降。
在國家醫療中心城市指數的評估排名中,北京在國家醫療中心建設方面顯著領先其他城市。此外,國家重要醫療中心是上海、廣州、西安、武漢、南京、成都;國家潛在重要醫療中心為杭州、天津、濟南、重慶、瀋陽、長沙、哈爾濱、鄭州。
在醫療專項排名中,濟南上升4個名次,進步明顯。
在國家交通中心城市指數的評估排名中,國家交通中心指標體系中新增國際港口航線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指數兩項指標。作為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上海的交通集聚度指數為1,全國排名第一;交通聯繫度指數為1,全國排名第一。
基於交通中心指數得分,國家重要交通城市是北京、廣州、深圳、重慶、武漢、成都、西安和鄭州;國家潛在重要交通中心城市為青島、寧波、天津、南京、廈門、杭州和長沙。
青島在這個排名中和2018年排名相同。總體來看,全國25個主要城市的交通中心指數整體偏低。
今年7月23日,記者從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上獲悉,2003年6月26日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確定了“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濟南城市空間佈局,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適應濟南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需進一步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
從“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到“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意味着濟南城市發展從注重空間拓展轉向內涵式發展路徑,這對於正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濟南來説,是意味深長的城市建設理念轉變。
今年9月25日,山東省政府遞四方香港末端辦召開遞四方香港末端發佈,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孫來斌介紹説,山東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統籌推進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發展,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羣在全國城市羣發展中的位勢。
從本次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報告來看,山東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取得實質性進展,排名躍升幅度很大,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來源:大眾日報客户端、城市戰爭 編輯:李兆敏